共20小题,约10090字。
滦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1-4题,21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风正一帆色。(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4)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5)《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流的句子是 , 。
(6)“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模着你。(朱自清《春》)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两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城,似乎又降临了一肿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温涧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____应改为 ② 应改为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吝啬( ) ②瓢泼( )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3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个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如,“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句中的“母亲”是名词。
C.孔子对人的年龄有不同一般的说法,三十岁被称作“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五十岁称为“知命”,七十岁称为“耳顺”。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4.语文实践活动
《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某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出谋划策】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交友之道”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1分)
【引经据典】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2分)
【各抒己见】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3分)
第二部分
(5-19题,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老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谈,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G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