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630字。
  学案一 古代诗歌阅读,确保得9分
  ——选择3分不能丢,简答6分不失误
  第1讲 从理解入手辨别选项正误
  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
  1.“读懂”只是相对的
  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
  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快捷、最直接、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
  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眼观六路——披文入情的几大路径
  1.善假于物——利用选项信息加强判断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项一般设置为3对1错,错的那一项也仅仅是细节设误,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善于借鉴这些信息,对于快速疏通诗意,披文入情,有很大帮助。
  [示例]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借鉴信息]提示本诗为题画诗,写了画中之景并抒情,还涉及全诗的语言风格。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借鉴信息]联系A项,提示本诗所写景物为山水,其中主要内容是写江水。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借鉴信息]虽然局部内容判断有误,但提示考生诗人看到了“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借鉴信息]提示考生颈联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众木”“孤云”。
  尝试答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答案:C
  2.读诗三处看——标题、注释和情语
  (1)看标题——破解赏诗信息
  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唐人作诗,最重标题。标题常蕴含下列信息:
  ①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地点、对象、事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