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210字。
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分裂。但是与此同时,这三百年中形成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体系,为此后的文明发展轨迹指明了方向,很多其后的中华文明的要素,都可以从这段时期找到源头。
佛教带来了新文化基因。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亚洲大陆兴起和传播中的一环。仅仅从政治史的层面讲,佛教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描述,以及对理想的世俗君主的界定,在数百年中,对中土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政治术语、帝国仪式、君主头衔、礼仪革新、建筑空间等方面。又比如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看,佛教兴起之前的中国城市,基本上分为“官”“民”两种空间,国家祭祀的礼仪空间老百姓是进不去的。佛教出现之后,在官—民的结构之外,提供了双方都可以去的近乎公共空间的场域;城市空间在世俗空间之外,也出现了宗教(神圣)空间。从北魏人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我们可以生动地读出这种变化带来的城市活力。这种空前的文化融合局面,也有极其丰富的文献和图像资料支持。
不同知识和信仰体系之间高度融合。文化的冲突、融合,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带来的是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比如佛教与中土文明的冲突,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仍然需要深入挖掘和重新审视。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就已经中国化了,并逐渐成为中华文明固有的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面对中国高度系统化的知识系统,所以我们看到,最初的佛教译经,就开始大量借用阴阳五行的词汇和概念,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和学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家思想,乃至民间文化,都能够看到阴阳术数的元素。很多脱胎于各种知识和信仰系统的谶言,开始逐渐跟道教、佛教相结合,继续影响着当时的历史。这种影响不但是政治和思想上的,而且对当时的自然知识发展,乃至文学写作都有深刻的影响。比如江淹等人的写作,就受到这种知识的影响(参见日本学者松浦史子的相关文章)。关于佛教,现代学者汤用彤说:“北朝经学上承汉代,本杂谶纬。而元魏僧人,颇兼知术数,则亦汉世佛道与阴阳历数混杂之余绪。”(《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这可谓真知灼见。
与域外文明高度关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沿着丝绸之路东来的,也包括各种宗教信仰和围绕这些信仰形成的观念、习俗和符号等等。比如宗教信仰的兴起,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敦煌和云冈的壁画、雕塑成为文化珍宝。随着龟兹等地的中亚音乐的传入,中土音律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音律固有的缺陷被不断挑战,“琵琶及当路,琴瑟殆绝音”。以琴瑟、钟磬为乐器的时代过去了,音乐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华文明更加紧密地和中亚连在一起,各种思想和信仰元素沿着古丝绸之路输入中土。
(摘编自孙英刚《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与信仰的再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但是这时期的文化发展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B.佛教与中土文明的冲突,给文明的发展带来破坏,这种冲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需要重新界定。
C.阴阳术数、谶言因和佛教、道教等知识信仰融合,而对政治思想、自然知识、文学都产生了影响。
D.中亚音乐没有中土音乐的五音音律,传入中土后,中土的一些乐器被边缘化,音乐进入新的时期。
2.下列对原文论证部分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和信仰的再造,有助于理解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
B.文章三个分论点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每个立论角度的侧重点不同。
C.文章阐述域外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
D.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论据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中的政治术语、君主头衔等方面,可以发现佛教中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描述和对理想的世俗君主的界定所产生的影响。
B.中国古代的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显示,佛教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世俗空间之外出现了佛教空间,促进了文化融合,也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C.敦煌和云冈的壁画、雕塑成为文化珍宝,与域外各种宗教信仰和围绕这些信仰形成的观念、习俗和符号等传入中国有密切的关系。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亚文化传入中国,中国和中亚文化紧密联结;同时中国高度系统化的文化也通过对佛教的影响,传入域外地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誓言无声初心永恒
——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如果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黄旭华在心里默默发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1945年7月,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