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30字。
《师说》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1.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训练思辨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树立谦虚好学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1.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人。韩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时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 《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赞赏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
二、人物轶事
韩文公设水布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心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做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