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870字。

  重庆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高 2021 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2 页。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 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 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 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 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 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 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 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 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 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 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 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 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 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 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 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 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 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 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 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 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 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 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 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 益。
  (来源《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14 日 07 版,作者刘焕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为维护国家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会根据自身实际决策并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所 以经济很难趋同。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想要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攫取更多 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本质、影响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D.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就能实现各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 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 全景”……一大批提笔能写,对 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涌现出来,  “融媒体记者,就应该干嘛嘛行、做啥啥精”。 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唯一不变的状态就是改变。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方 面,新华社走在前列——2015 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2017 年底, 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2018 年 11 月,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 “AI  合成主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