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090字。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国的文化。尽管这些藩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疆界内了,但历史上它们的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并且,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有些民族的主体在境外,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他们的文化已经跟其母体的文化有所区别了。例如,新疆有俄罗斯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包括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化,不能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文化。尽管长期以来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人数也占到绝对多数,但要注意到,汉族及其文化一直在不断变化着。如果它不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没有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的人口和文化,那么,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它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因为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吸引、融合其他民族的人口。它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准是什么呢?不是血统,而是文化!血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除非通婚,但是文化则不同。在文化上,只要接受中国文化,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认同上说,大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血统来说,“炎黄子孙”是非常多元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老祖宗可以传下来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祖先是从中亚迁到内地来的。唐朝有好多姓白的其实都是中亚人。正因为他们把文化带过来了,中国文化才会丰富多彩。
  中国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是中国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在西方人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独立发展的。它吸收其他文化,主要是在一些枝节上,而不是主体。如,佛教传播到中国,中国文化改变了佛教,所以就有了中国文化和佛教结合产生的禅宗。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从当时的中国版图来看,东、南、西、北面要么是高原、山脉、大洋,要么就是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因此,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在封闭的大环境中,它是最先进的。在外界突破地理障碍,把文化带到中国以前,它没有受到什么挑战。也正因如此,它是延续的。
  二是中国文化相当自信。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而从中国的疆域来看,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时已定型,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适应农业社会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又有相当自信的特点。在中国的确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是最先进的情况下,这种自信没有害处。但如果已受到外界的挑战,事实又证明自己已不是“天下之中”“无所不有”了,却依然持有一种片面、过分的自信,那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了。
  三是中国文化历来是开放而不传播的。汉朝、唐朝比较开放,讲“汉唐雄风”。确实,汉朝、唐朝的开放程度超过了其他朝代,但它们的开放是允许、欢迎各国来,很少往海外派人,甚至是禁止中国人出去的。宋朝政府甚至认为,文化不能随便传播,因此禁止出口图书到辽国或者西夏。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传播中国文化。但如果不传播,谁会承认、接受先进的中国文化呢?            (摘自《中国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不能片面地将中国文化理解为华夏汉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文化,它既包括中国境内现存的文化,也包括曾在中国境内的文化、部分藩国的文化等。
  B.中国文化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它只是在一些枝节上吸收了其他文化,其主体汉族文化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C.在西方人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它不会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禅宗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
  D.只开放而不传播是中国文化历来的特点之一,即使在开放程度超过了其他朝代的汉朝、唐朝也是如此;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是传播中国文化,而是宣扬国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些藩国的文化历史上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至今对它们仍有强大的影响力,尽管这些藩国今天已经不在中国境内了,但这些藩国的文化仍然属于中国文化。
  B.我们之所以会有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且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历来有吸引、融合其他民族人口的优点。
  C.从以前的中国版图来看,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大环境中,而且中国文化又是封闭的大环境中最先进的文化,它从未受到过其他文化的挑战,因而能够延续至今。
  D.汉族基本上是农业民族,中国适合农耕的地区在西汉已定型,因此中国基本上能够适应农业社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的自信,这种自信一度没有害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些民族,如新疆的俄罗斯族,他们的主体在境外,但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其文化已经跟母体文化有所区别,所以其文化也属于中国文化。
  B.从文化上来看,只要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了中国文化,那么不管你来自哪里,都可称为“炎黄子孙”,如白居易的祖先;而要从血统上变成“炎黄子孙”,只有通婚。
  C.一种文化在历史上取得了“天下之中”“无所不有”的辉煌成就,但如果已受到了外界的挑战,已不是最先进的文化了,那就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优点。
  D.如今,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但又不能持有片面、过分的自信,否则就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人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