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9830字。
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姓名
一、积累(15 分)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每个家庭也许都有一个“口是心非”的父亲。从呱呱坠地到(1) (pán)跚学步,他爱你,却从不轻易说出口。你成功时他从不夸你,只是悄然离去,心里却开心骄傲;你犯错时,即使只是生活的(2)suǒ_ _屑,他的厉声(3) (jié)问也会让你诚(3) (huáng)诚恐,可转过身他比谁都难过。父爱是本书,值得用一辈子去阅读。
2.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景”,是文人的情怀寄托。唐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 。”
描绘的是西湖早春之美;晏殊《浣溪沙》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是文人的情怀抱负。朱敦儒《相见欢》一词中一语双关,既写现实景物,又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表现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赞美西湖春景道:轻舟短棹西湖好, 。孟子在《生于忧患》中认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造就人才。
3.根据本单元学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着重写了父亲去买橘子在月台爬下攀上的背影。
B.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C.《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一篇哲理散文。开篇点题,先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论述。
D.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一文中,不仅用大量笔墨写雨,还描绘了昆明雨季中的种种自然风物,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二、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6分)
5. (1)因红蚂蚁善战、好战,所以人送外号“ ”
(2)大孔雀蝶是在什么时间举行婚礼的?
(3)它边吃边排泄,足见其消化之神速。刚开始咀嚼,它那拔丝机就运转起来。它是
(4)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3分)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皮 囊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
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
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
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鸡的脚挣扎了
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阿太不是个文化人,
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
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
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婆临
死前交待,黑狗达(“黑狗达”是对我的昵称)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
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
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
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
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
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
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
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话,我当时没
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
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