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10050字。
舟山一初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全卷共 6 页,三大题,20 小题。满分 120 分,其中卷面书写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15 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4分)
他在黑板上娴熟地演算着,那清爽利落的板书衬得原本就素雅的他更加器宇xuān ▲ 昂。台下孩子们qiáo ▲ 首聆听,躁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听课的热情。隔壁班抑扬顿cuò ▲ 的朗读声很洪亮,操场上知了的叫声很聒噪,但他们依旧听得格外专注,作业本上还不时传来孩子们记笔记的声响……
错别字: ▲ 应改为: ▲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景”,是文人的情怀寄托。唐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 ①▲ ”描绘的是西湖早春之美;唐朝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 ②▲ ,长河落日圆”抒写的是塞外
大漠的雄浑壮丽;唐朝崔颢《黄鹤楼》一诗中“ ③▲ ? ④▲ ”抒发的是思乡之愁。
“志”,是文人的情怀抱负。东汉刘桢《赠从弟》一诗中“岂不罹凝寒? ⑤▲ ”写出了坚贞
自守的品性价值;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一文中“ ⑥▲ ,古来共谈”传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谈山论水,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志趣;东汉曹操《龟虽寿》一诗中“ ⑦▲ , ⑧▲ ”借衰老的骏马彰显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3分)。
A.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和颔联一般要对仗。
B. 古诗中常常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如《野望》中用“采薇”表达诗人对乡村的喜爱之情,《渡
荆门送别》中用“行舟”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用“归雁”表现漂泊之感觉。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二、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6分)
【材料一】
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有删减)
【材料二】
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有删减)
4.【材料一】描述了什么事件?(1分)
▲
5.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全书中毛泽东的形象分析他在中国革命“奇迹”的创造中的重要作用。(5分)
▲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皮 囊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
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
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
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鸡的脚挣扎了
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阿太不是个文化人,
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众人皆喑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