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25840字。

  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问,百年来,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我们吸取了那么多外来文化,中国人是不是已经“他信”胜过“自信”了呢?
  文化不是物资也不是货币,它是智慧更是品质,它不是花一个少一个,而是越用越发达,越用越有生命力,越用越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它有坚守的一面,更有学习发展进步的一面,学习是选择、汲取与消化,不是照搬和全盘接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谁学到手就为谁所用,也就归谁所有,旧有体系就必然随之调整变化,日益得心应手。
  文化也不是垄断性、山寨性的土特产,它既有地域性,更有超越性与普适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无须追求来源的单一、唯一、纯粹。如果用产地定义文化传统与文化内涵,国人吃的小麦、玉米、土豆等,最初都是舶来品,连中餐都不是绝对的“中”了。再看日本,先学中国,后学欧美,已经大大发展了日本文化。美国更是移民国家,文化土产有限,但绝不能说美国没有自己的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的态度正是中华文化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掀起改革浪潮,但是那些了解中国的西方政要和学者,如撤切尔夫人等,唯独看好中国的改革;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更是直言:中国可以实现跨越,“我相信中国正在向着成为21世纪第一流的国家稳步前进。”他们赞赏中国文化独特的包容与应变康复能力。他们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身上,看到了坚韧灵活,看到了既独立又开放,善于以退为进、转败为胜。果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自己就更没有理由反过来嘲笑我们百余年来改革开放、旧邦维新的大手笔了!
  文化一经吸收采用,必然与本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到了中国,发展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它们当然是中华文化而不可能是什么其他文化。孔子早就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孟子干脆明确孔子是“集大成者”,是“圣之时者”,说明圣者也要追求现代化、当代化。
  我们主张文化自信,不是说只有中华文化是优秀的。《礼记》早就告诉我们:“学然后知不足。”《尚书》的说法是:“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我们从不认为自身足够完满。我们对全球各国各地的文化必须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我们必须重视、珍惜中华文化长久而又丰富的历史存在,重视它为我们当代快速发展所奠定的基础。越是经济全球化,越是西欧、北美取得了人类文化某些优势甚至主流地位,我们越要加倍珍惜自己的文化成果,越要思考为何或异其趣的中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参照作用越来越大。
  (摘编自王蒙《旧邦维新的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是一种智慧,它不会越用越少,因为它有本土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B.非中国原产、却已融入中餐文化的部分食材是文化有超越性与普适性的例子。
  C.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与应变康复能力,善于以退为进,转败为胜。
  D.西欧、北美取得文化优势甚至主流地位,对人类发展的参照作用越来越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以设疑方式提出论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
  B.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直接批驳了“中华文化没有自信”的论点,破立结合,论证严密。
  C.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为例证,来证明“中国人是有文化自信的”的观点。
  D.文章既有理论分析,也有事实论证,说理充分,从而强化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日不得不走向别人学习的道路,是因为他们虽有自己的文化,但本土文化有限。
  B.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这给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
  C.孟子和孔子的名言,既表明文化需要借鉴与吸收,又表明圣者也要追求现代化、当代化。
  D.中华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各有所长,所以各种文化要相互学习,不应厚此薄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