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2180字。

  兴化市2019-2020学年秋学期期中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19.11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好文章无不闪着思想的光芒。《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wù(      );《论教养》中利哈乔夫告诉我们,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处自1éi(      );《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毕淑敏告诉我们,要懂得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 zhāng(      )的局面。……我们要牢记这些zhēn(      )言,争做生活的智者。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一是“趣味”。
  C.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3.下列括号里的内容对句子分析有错误一项是(      )(2分)
  A.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成语“断章取义”运用恰当,符合语境)
  B.如果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一层楼。(这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千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此句语序颠倒,应先“发现”,再“千预”)
  D.艾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这是个单句)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 山舞银蛇,                 。     ②鸡声茅店月,                 。
  ③                ,静影沉璧。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⑤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困难与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我们要用李白《行路难》中“                ,                ”来激励自己;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来慰勉自己。
  5.名著阅读。(6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
  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
  (1)这段文字出自中国现当代诗人         (人名)的成名作        。20世纪30年代,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3分)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A.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法由原先的尽情地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ロ语化、散文化。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C.《光的赞歌》是诗人“归来”以后的作品,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
  D.母爱和童真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如《飞鸟集》用孩童的视角,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
  E.《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
  6.综合性学习。(8分)
  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初,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班级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标语拟定】“同学们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懵懂无知到日渐成熟。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仍勇往前行;在求学之旅里不断磨砺,让自己一直更加坚强。”请从这段话中提炼句话,与下句对仗,从而拟定本次活动的标语。(2分)
  ,半载苦乐铸就辉煌。
  【演讲比赛】请围绕“自强不息”确定两个演讲主题。(2分)
  主题一                                 主题二                  
  【采访活动】泰州少年曹天宇因先天性肌肉菱缩症,只能靠轮椅行走。2019年高考,曹天字以理科408分(超一本线60多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这个泰州男孩,以他的乐观开朗和自强不息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班级准备派你去采访曹天宇同学,请你准备两个具有意义的采访问题。(4分)
  ①                                                                                        
  ②                                                                                        
  二、阅读理解
  (一)品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完成第7题。(6分)
  序: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3且徐行。竹杖芒鞋○4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5。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①定风波:词牌名、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③吟啸:放声吟咏。④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⑥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1)风大雨猛,穿林打叶,面对这样的情势,“同行皆狼狈”,与上片词人“                   ”形成鲜明对比,小序中“已而遂晴”与下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