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60个字。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精彩语句,体会细节描写。揣摩欲扬先抑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把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领会并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名著均出自他的笔下。虽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去探究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而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等。
  2.背景资料
  本文是茨威格的《三作家》中的一节。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适值列夫•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于是他拜谒了托尔斯泰墓,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表达了他真挚怀念、赞美之情。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3.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的特征是:真实、生动。
  人物传记的分类:可以按写作方式分类(亲笔自传、口述自传),可以按载体的不同分类(分为传记、画传和传记片<纪录片>),还可以按传主分类(一般多按传主个性、身份分为多类)。
  (2)相关人物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63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1879—1882),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长篇小说《复活》。其中,《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