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字。
《渡荆门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积累优秀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鉴赏送别诗的方法,触类旁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古人深邃真挚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学会鉴赏送别诗的方法,触类旁通;
4、教学难点:感悟古人深邃真挚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江淹在《别赋》中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尤其在古代,人们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可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表达离愁别绪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荆门送别》这首送别诗,通过这首诗找到鉴赏送别诗的方法,正可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抓好意象、感悟意境:
好诗不厌百回读,品诗当从朗读开始,谁能勇敢的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五言律诗?(抑扬顿挫,读出了诗的韵味)
老师再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朗读律诗一定要注意轻重音、读出节奏)
下面就请咱班所有同学来齐读一遍,《渡荆门送别》李白,齐
通过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我读出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是从山随平尽,江入大荒流中诗人对山、平野、江的描写中感受到的。
我读出了李白对家乡的依恋和不舍,我是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水和舟看出李白对家乡的不舍和眷念,尤其是一个“怜”字。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置身于李白当时所描绘出的那种优美辽阔的氛围之中,我是从诗人笔下的山峦起伏,江流奔腾,月明如镜,云霞飘飞等景物中感受到的。)
其实啊,同学们刚才提到的高山、月亮、云朵、水、舟等等这一系列东西就是意象。
(板书:抓意象)我们品诗歌首先就要抓意象,那么何为意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意象的神秘面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