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720字。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22届)语文试题
  命题人:沈阳二中  白云峰  陈杰  刘亚楠
  审校人:抚顺二中  苏溟波  王雪  张  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历史脉络中,“运河”名称的由来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汉代有“漕渠”名称出现,至隋唐时期,具有漕运功能的人工河多被称为漕渠,又因该时期“河”字已不再是黄河的专称,所以“漕河”一词也出现了,用来指称漕运河流。宋代“漕河”名称广泛使用,但同时“运河”一词开始出现,《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大运河”的概念也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指的是江南运河。可见,这一时期,运河已然成为一个特有名词,指称某段人工河,但前须加地名指代。值得注意的是,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
  元明清时期“运河”开始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元代已有“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的说法,但使用并不广泛。《明史》仍称运河为“漕河”,明代其他专书、地方志等也多用漕河之名,如《漕河图志》《万历兖州府志•漕河》等。事实上,《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列运河篇,但称“漕河”,后者则直接称运河。雍正四年官方正式设置北运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京杭运河”或“大运河”,2014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
  运河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运道及其背后时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首先,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以“漕”为核心的漕河或漕渠的名称无疑都突出了这种功能,同时,“运河”一词也并未脱离漕运的主旨,而是以“运”字突出了“漕”的状态。其次,漕河、运河等名称都经历了从地方专称到南北通途或地方河流专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运河附属功能逐渐增加和社会交流日渐频繁的过程。“运河”一词在宋代出现似非偶然,比之隋唐时期,运河在保留漕运功能的同时,贸易交流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南宋时期,浙东运河、浙西运河是其经济命脉,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
  运河名称的起源、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社会特殊的运行与发展轨迹。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但在社会体系之中,借助水的流转,“运河”成为漕粮运输、文化传播、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在文化体系中,运河之运又与传统社会的国祚、文脉紧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大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
  (摘编自吴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下列对原文中“运河”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运河”的名称是随历史进程的变化演变而来的,历经了“漕渠”“漕河”“运河”“大运河”等名称的变迁。
  B.大运河的概念在南宋出现,指的是江南运河,从文献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
  C.明代运河已经指称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运河超过两千里,漕运公私货物,经济效益很大。
  D.《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高频使用“运河”的名称,说明宋代“运河”名称已经广泛使用。
  2.下列对“运河”的管理和职能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史》《清史稿》中都列运河专篇,只是称谓不同,清代设置了北运河的管理机构。
  B.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运河也未脱离漕运的主旨。以“运”字突出了“漕”的状态。
  C.宋代运河加强了贸易交流的职能,浙东运河是宋代的经济命脉,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
  D.“运河”的“运”字本意为运输,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了“运河”一词的出现,同时指出“运河”是特指某区域人工河。
  B.宋代才出现“运河”这一名称,可能和加强贸易交流的职能有关。
  C.文章介绍了运河名称由来、变化及功能,指出大运河文化也归属于传统文化。
  D.运河所孕育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是塑造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