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70字。

  三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积累《水经》、《水经注》、郦道元等文学常识。
  (2)掌握“曦”、“襄”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3)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认识到祖国伟大的山河的壮美。前几天,我刚游览过三峡。在祖国的壮美山川里,滚滚东逝的长江像是一条闪光的腰带横贯东西,而三峡就是腰带上那一颗最美最亮的宝石。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校正》里的《三峡》,跟着郦道元,跟着老师,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用多媒体或其他展示三峡的风光的视频,视频配上三峡的诗词。
  (二)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
  刚才我们说是郦道元地是最早游览三峡的游客,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有什么成就呢?
  幻灯片展示作者作品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博览奇书,喜爱游览,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水经》(古代的地理书),虽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给《水经》作注,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
  《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竟达30万字)。此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也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请学生默看以上文字。将加粗的字朗读一遍,并在书下注释里勾画、补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学们能读准每个字的音吗?我们试一下。哪位同学来读读以下生字?
  幻灯片展示生字:
  阙(quē)    叠嶂(zhànɡ)    曦(xī)月    襄(xiānɡ)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