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9830字。

  淮北师范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0 (30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B.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B.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C.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D.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B.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 97 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