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890字。

  山东省青岛即墨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9.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家白木的长篇历史小说《传国玉玺》,通过传国玉玺在南北朝时期曲折离奇的迁徙故事,把这个时期纷纭复杂的历史烟云巧妙收拢了进来,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优秀作品。许久以来,人们对六朝有些低估,因为朝代更迭频繁,历史事件庞杂,所以研究得不透,文学表现更是少之又少。但当时南北有很多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民族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带来了文化的多样化,交流、碰撞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文化,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众多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多元中的统一使得中华民族在浩荡的历史进程中异彩纷呈,蓬勃壮丽,在多样性中保持强劲的凝聚力。文学的自觉就是从南朝开始的。过去文史哲是不分的,《诗经》里好多作品不是文学,真正的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审美的东西,就始于南北朝的《昭明文选》。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三大文学批评巨著,都出现在那个时期。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郦道元的《水经注》更是集大成之作。
  民族融合一方面让中华文化更加苍劲、丰腴,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认同、文化的凝聚。文化认同是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是文化成员承认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能使这个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以传国玉玺在那个时代的流离转徙作为故事线,串起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五十年,这是个非常聪明的方式。传国玉玺是一个象征,它既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文化的象征。李斯刻在那上面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中国境内的任何一个民族即便再强盛或再落后,再凶悍,他们的首领同样认为没有这个东西就是白板天子,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它发源于汉文化,散发至整个中华大地。
  文化自信,首先应该是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文化的认同。这一点通过传国玉玺的传承就可以看出来。传国玉玺在南北朝时期见证的历史风云,更是一部文化史诗。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的意义非常重要。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鸿篇巨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而且还具有开创性和开拓性意义。
  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令我印象深刻。历史小说的创作,避不开史实和虚构的关系。史实是前提,虚构是文学的必要要求。无论虚实,最重要的,我认为首先得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作者是在正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作者读了大量的资料,还多次到北魏的发祥之地内蒙古实地考察历史遗迹。这种严谨的态度值得肯定。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以别开生面的纪实推理形式,层层递进地讲述历史,这对当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着探索意义,它拓宽了历史小说创作的写作思路。
  近年来,以架空为由头的所谓历史小说、历史剧,泛滥网络和荧屏,虚无和妄诞打破了历史的镜面,也践踏了文学的边际,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负面误导。如何能够在正史中寻找文学的逻辑,如何能够让文学呈现正史的魅力,让民族融合形成的大中华文化绽放更加灿烂的霞光,《传国玉玺》做了很好的示范。
  (摘编自丁振海《民族融合铸就大中华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六朝历史的文学作品很少,因此《传国玉玺》成为一部填补空白的优秀作品。
  B.文学的自觉始于南北朝时期,彼时,文史分家,文学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C.文化成员对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的认可态度,促进了文化认同。
  D.真正好的历史小说,既要符合史实,又要进行虚构,《传国玉玺》做到了这两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文章既从宏观历史角度评价了《传国玉玺》的价值,又关注当下的现实问题。
  C.文章引用李斯所刻文字,巧妙地衔接上下文,引出了对文化认同的进一步论证。
  D.文章论证了《传国玉玺》的成功范式,又论及它的架空,体现出思辨性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北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带来文化的多样性,促成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B.传国玉玺是一个权力的象征,各民族首领对它政治效用的认同也是对汉文化的认同。
  C.孔尚任的名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与《传国玉玺》有异曲同工之妙。
  D.以史实为前提,参照大量资料,甚至实地考察,是《传国玉玺》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实施乡村振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