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4张,学案约6840字。
第一部分 考前小综合
1 语用+默写+文言文阅读
(限时:30分钟 满分: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 都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 )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 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现在的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区域 机制 发祥地 开垦
B.领域 机制 发源地 开辟
C.区域 机理 发祥地 开垦
D.领域 机理 发源地 开辟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1)区域:指土地的界线。领域:意识形态或社会活动的范围。这里是“科技和经济”,所以第一空选“领域”。(2)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机制:此处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理”显然不合语境,且前面有“体制”,所以第二空选“机制”。(3)发源地:①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②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发祥地: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结合语境,第三空选“发源地”。(4)开垦:①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②指开创某种事物。“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比如说开辟航线。后面有“先河”,所以第四空选“开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B.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C.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
D.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崛起和工业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成分残缺,“近代”前缺了介词“到了”;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由“纷纷”可知,“或”应改为“和”;D项,搭配不当,正确搭配是“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美国,再到英国。
B.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英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