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5份)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 第10课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 第12课 拿来主义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 第13课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课后课时作业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是国运之本,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坚强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不仅需要教师们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个人修养,以好老师的形象滋润学生心田、深入群众心间,( ),把尊师重教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师是高尚的职业,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 ,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要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和神圣,要对有辱教师职业的人或行为予以惩治,以法治精神守护这片净土。强化教师准入制度,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待遇保障,提升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师道尊严 。
让更多优秀人才 ,善为良师。完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B.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C.不仅教师这份职业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D.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由于……使得”不能同时出现。C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引导的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教师这份职业”,主语应放在关联词前。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家庭”后“民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很必要
B.还需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
……
课后课时作业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精神高地,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华文化,我们既需要 、代代守护,也需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与时俱进、 。
古往今来,使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的原因,靠的是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所取得的。坚定文化自信不是 、简单复古,也不是 、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应该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更深远的目光、更深刻的思维,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把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不断开创新境界、拓展新领域、构建新话语、建立新生态,( ),为世界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持久助力和精神滋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脉相通 推陈出新 墨守成规 唯我独尊
B.薪火相传 革故鼎新 故步自封 妄自尊大
C.一脉相通 革故鼎新 墨守成规 妄自尊大
D.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故步自封 唯我独尊
答案 D
解析 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文中指的是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因此用“薪火相传”恰当。②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文中讲的内容主要是中华文化,因此用“推陈出新”较恰当。③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
……
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有学者曾根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识半衰期”的说法:如果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新知识却已落伍。据测算,1950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50年,21世纪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3.2年,IT高级工程师的知识“半衰期”仅为1.8年。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需保持加速度。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的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至“韦编三绝”;诱惑少,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铁杵磨成针”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今天谈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以全球视野为先导。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
(摘编自《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设祖国,进而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需要青年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B.知识的“半衰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短,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C.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毕竟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
D.学习知识应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只有……才……”说法绝对;“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将二者的重要性进行对比。原文第三段是说“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形成卓越的见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列举相关数据,具体阐明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
B.文章以“书不多、诱惑少”反而有更大成就的事实,论证了将有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