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是一个颇富文采的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时间飞逝,也许你们还记得你们儿时的故事,少时的情怀,但是,现在你们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你们,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时间的前进使你们发生了有形和无形的变化。你们说说时间使现在的你们和过去的你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时间的前行不仅使人产生变化,很多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我们的首都北京。
播放新旧北京城变化的Flash
从老北京到新北京,这个北方的大都市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洗礼,高大的城墙变老了,华丽的宫殿褪色了,小洋楼在风雨中飘摇了数个世纪……
还剩下北京的胡同,记述着这段难忘的昨天!
而今天,胡同也将告别我们,只留下那段弥足珍贵的胡同文化……
图片展示题目Powerpoint
     汪曾祺老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胡同文化》。感受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 图片展示作者简介
    学习汪老先生的这篇文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汪曾祺先生的一些大概情况:
汪曾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曾任中学国文教师,历史博物馆职员等。1940年开始发表文章,代表作有《大淖记事》、《受戒》等。他的文章有一种"水性",娓娓道来,朴实无华。
下面让我们随着汪老先生的笔墨走进北京,走进北京的胡同,看一看,瞧一瞧北京的胡同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导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听完刚才播放的录音,一股浓厚的北京韵味扑面而来,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北京胡同,去领略古老胡同建筑的风格,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2、理清思路:作者依次写了胡同的什么?
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
胡同——胡同文化——胡同衰落
3看课文概括胡同的特点
(提示学生用找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方法寻找)可以得到如下概括:
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
胡同特点  :
           四方四正,走向--正
           取名来源多,名称—俗
宽窄不一,数目--多
           网络状,方便  环境--静
           和四合院是一体的
   4、教师语:这是我们在汪老先生笔下所感觉到的北京胡同的特点。 汪曾祺先生在文中还说:"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因为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所以胡同文化也称四合院文化。刚才我们已经总结了北京胡同的特点,那么北京的胡同文化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呢?在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