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7100字。
语文试题
时间:2019年11月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27分)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 ,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2)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 ,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3)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 ,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些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B.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我们认真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
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
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
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④②⑤③①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