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670字。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有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曰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
B.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C.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B.如果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
C.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