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180字。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诗言志”和“兴寄”论。
  “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兴寄”论的“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的统一即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有“兴”而无“寄”,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值得注意的是,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过娱”,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此种种,都是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气。
  作为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呐喊,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艺术家具有了社会担当意识,就能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
  B.只要履行了社会审美导师的职能,文艺家们就会创作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
  C.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是中国历代作家、艺术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D.将“教”转化为“志”,扩大了“志”的范围,使“私志”成为家国之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诗言志”和“兴寄”论展开论证。
  B.文章论证“兴寄论”从历史的起源、发展到现实的作用与危害,层层递进。
  C.文章第四段引用刘勰的话旨在证明: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号召作家、艺术家要有责任担当,为新时代写真创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诗序》强调“教”的目的是“化”,教育的对象具有普遍性,不仅包括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
  B.对艺术家而言,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才能使它与教化实现真正的统一,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C.《礼记》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了《诗经》的教化作用。
  D.当今中国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过娱”现象,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沉寂了几十亿年的月球背面,终于迎来第一位地球访客——嫦娥四号。1月3日,嫦娥四号在飞越38万公里,跋涉近1个月后,成功踏足月球背面。
  月球是距离人类家园最近的天体,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万户飞天的尝试,中国人对月球的神往从未停歇。如今,随着嫦娥四号翩翩落月,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有人说,此次任务意义堪比嫦娥三号将“嫦娥栖广寒”传说变为现实,“落月”是向国际领先者追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