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580字。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同样还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共同经营着家庭事业。虽然还有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存在,但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差序格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来认识乡土中国之可能,其解释力之强大
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经典概念。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林林总总的理论
和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他们给我们输入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我们就用什么理
论、概念和方法;他们建立了什么新的学派,我们就赶紧学习并介绍什么学派。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差序格局的提出显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遗憾的是,这个概念一花独放了60多年,没有呼应,没有发展。
当中国学术界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之时,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
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吴重庆先生写的《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此文努力想回答的问题是,今日中国农村究竟是什么特征的社会,现代中国农村的社会运行逻辑是什么。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作者首先回到费老的《乡土中国》里,对熟人社会的行动特点进
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总结:舆论压人;“面子”有价;“社会资本”可积累。尽管我们还可能从其他一些方面来概括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但这三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传统中国人生活的三个要素:伦理道德;人情面子;关系运作以及三者叠加起来的权威控制与管理。有关这三个方面,曾有学者分别尝试过学理性的探讨,并有不少成果问世。但作者的问题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大量外流,中国农村越来越空心化,我们所熟知的乡土中国现在怎么样了?借助于作者的实际考察,他发现,目前走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主要是农村家庭里面的主事人。他们原本是家庭里的顶梁柱,干农活的主力,社区活动的参与者及利益纠纷的当事人,如果这些人外出,长年不在家,那么农村的主体就没有了。农村主体的缺失带来的是乡村伦理道德、人情面子及关系运行方面的变异。于是上述熟人社会的行动特点变成了: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等。也就等于说上述中国人生活的三个要素的功能退化了。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是称之为熟人社会呢?因为外出打工者的根还在那里,他们会周期性地回到家乡,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重新激活道德、面子和关系等的运作,算一个总账。
(摘编自《光明日报》《乡土中国的变迁》作者:翟学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社会是无视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熟人社会,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B.除差序格局概念以外,6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使用的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
C.差序格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
D.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迁,导致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在第一段就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的中心论点。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有对当下理论缺失的归纳,更有对理论创新的剖析。
C.文章引述农民城乡流动问题,旨在论证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理论概括不足的观点。
D.文章末段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着重论证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成因与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舆论压人、“面子”有价、“社会资本”可积累是吴先生对《乡土中国》熟人社会
的行动特点的总结。
B.吴重庆先生把研究的问题聚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越
来越空心化后,乡土中国的未来走向。
C.家庭里的顶梁柱、干农活的主力等这些农村主体的缺失带来的是乡村伦理道德、人
情面子及关系运行方面的变异。
D.因为打工者会周期性地回到家乡,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重新激活道德、面子和关系
等的运作,我们还是称之为熟人社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该馆图文项目负责人之一,自博馆研究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泂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鲍其泂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