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680字。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峡》中,“______ ,______ ”两句侧面烘托了三峡两岸群山逶迤迢递,悬崖遮天蔽日的景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 ”。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 下面这封信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xx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的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
  顺祝
  夏安!
  2017年3月5日
  弟xx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 zhǐ)、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4. 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答:______。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鸂鶒:xīchì水鸟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东邻西舍无相侵”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收束,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晚春本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本诗作者却并非重在写农忙而着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