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0730字。

  邵东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试题说明: 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
  命题范围: 必修四第二、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①“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②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③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④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⑤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应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2016年第10期《艺术科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书法时技艺过于精熟,就会千篇一律,表现出一种“匠气”。
  B.今人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导致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C.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需要讲究精准,仔细慢临和推敲。
  D.楷书临习如缺乏工匠精神,韵致就会受损,因而准确性大打折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证方式多样,主要有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
  B.文章按什么是“匠气”,为什么会产生“匠气”,如何避免“匠气”的结构论证。
  C.文章第二段以“馆阁体”来论证临写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导致“匠气”。
  D.文章的第三段通过古今对比论述“个人自身修养”匮乏会使书法产生“匠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一法师的书法让人心生平静、安宁,是因其积淀的丰富学养。
  B.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
  C.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强调书法临习的工匠精神。
  D.书法艺术在锤炼技法时避免千篇一律,就可以避除“匠气”。
  1. C    A项,原文“‘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是“匠气”的表现,不是原因。B项,原文“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选项少了“不少”,混淆范围。D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2. A    A 项,没有类比论证。
  3. D    D 项,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  光①
  鲁  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