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0题,约24210字。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焚膏继晷(guǐ)   不径而走    各行其事    不容置喙
  B. 鳞次栉比(zhì)   苍海一粟    计日成功    改弦更张
  C. 沆瀣一气(xiè)   革故鼎新    鸠占鹊巢    见微知著
  D. 管窥蠡测(lí)    纷至踏来    矫枉过正    焕然冰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不径而走”的“径”错误,应为“胫”;“各行其事”的“事”错误,应为“是”。A错误
  B项,“苍海一粟”的“苍”错误,应为“沧”;“ 计日成功”的“成”错误;应为“程”。B错误
  C项,正确。
  D项,“纷至踏来”的“踏”错误,应为“沓”;“ 焕然冰释”的“焕”错误,应为“涣”。D错误
  故选C。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下列成语中加点语素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是(  )
  A. 不虞之誉(预料)     毁家纾难(缓解)
  B. 奉为圭臬(教训)     罄竹难书(砍伐)
  C. 怙恶不悛(改正)     党同伐异(攻击)
  D. 日薄西山(迫近)     噤若寒蝉(不出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中对成语语素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首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将成语语素放到成语语境中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
  B项,“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其中的“圭”是测日影器,“臬”是测量水面的器具,“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不是“教训”,理解错误。罄竹难书的意思是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贬义。其中的“罄”是尽,完的意思,不是“砍伐”,理解错误。
  故选B。
  【点睛】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正确理解成语语素意义,要先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成语语素在成语语境中的意义才是正确的答案。
  3.下列各句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是(  )
  A. 出神入化:俞伯牙在小舟中专心鼓琴,樵夫钟子期竟然听得出神入化。
  B. 甘之如饴:在最好的季节,来看最美的风景,我们每个人都甘之如饴。
  C. 革故鼎新:我总结了一年来的经验教训,争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都能革故鼎新。
  D. 筚路蓝缕:企业自创建以来,筚路蓝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蜕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来修饰“技艺”,不能修饰“听”。所以“听得出神入化”错误。
  B项,“甘之如饴”的意思是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来看最美的风景”,不是艰难、痛苦的事,所以“甘之如饴”不能与其搭配,使用错误。
  C项,“革故鼎新”的意思是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不能用在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改变上。使用错误。
  D项,“筚路蓝缕”的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倨:傲慢
  B. 遍赞宾客           赞:赞美
  C.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效:献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