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0220字。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儒学不仅是形而上之学,而且是形而下之学。而影响最大的是其形而下日用之学,儒学的发展在于日用,它的生命也在于日用。儒学及中国传统哲学的这一特点,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等问题。中国哲学家,自孔孟以降,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的思考,但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因此,西方哲学家可以与实际生活拉开较大距离,让纯理论本身就有价值和意义。但中国哲学家却十分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欲讷于言而教于行”。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这种不仅讲究“学”、“知”,更看重“用”、“行”的理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仅仅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讨论,而是当作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社会各阶层中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君子文化之所以可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就因为以储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哲学,其最终落地的成果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做人做君子”。自汉至清两千余年来,历代王朝都把儒家经典作为做官求仕的入门初阶或必修课程,甚至作为开蒙识字的蒙学教材和私塾读本。由此,儒家学说及传统伦理不仅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而且成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思想言行的根基。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朝代各层次士大夫知识分子以身垂范的影响,以及他们编纂、注释和阐发的各类著述,还有发挥很大作用的各种“家训”“族规”“乡约”“里范”等训诫条文及规矩律令,使儒家思想及传統伦理的基本观念在一代又一代的灌输和解读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思想意识、政教体制、公私生活、民情风俗的导向和规范。中国人大都在骨子里深受儒家思想及传统伦理的浸润和熏染。其结果就是君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绵延数千年地传承下来,传得众所周知、传得深入人心。
正是如此,即便我们近百年来经历了多次冲击,但君子文化及传鏡文化所主张的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或如老百姓所说的“良心”等。仍然顽强地生长着。它以一种习用而不察的方式,规范和调整着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行为处事的视野、心态、作风与格调,影响着人们做人做事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君于人格作为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君子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都植入了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中吸取丰富世界,通过挖掘和弘扬君子文化,在全社会大兴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铸造君子人格,必将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获得根植传统的君子文化庞大根系的丰厚滋养,在当代社会竖起一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取得传承创断的丰硕成果。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 下则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于法重构建严密理论系统的西方哲学,儒学是根植于日用的形而下之学。
B. 中国哲学家不完全排斥纯理论的研究、但反对在社会人生以外进行这种研究。
C. 君子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各阶层中兴起、是源自于儒家理念中所具有的“用”“行”的实践精神。
D. 历代王朝对儒家经典的重视,使包含君子文化的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的导向和规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对比了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提出了儒家注重“学以政用、知行合一”的论点。
B. 文章论证中建构了流传于社会各阶层的君子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内在联系,使论证思路严谨。
C. 文章引用《论语》中的论述,说明了“君子”重实践这一理念在儒家思想中得到高度重视。
D. 文章论证由历史引向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意义的分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哲学、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在把人教育成君子,由此可说君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落脚点。
B. 在士大夫知识分子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著述传承儒家思想及传统伦理以后,其结果是让这种思想和传统不仅只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C. 虽遭百年来的多次冲击,但每个中华儿女心底都留有一颗君子的种子,这足以证明君子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D. 挖掘和传扬君子文化,有助于在当代社会竖起一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为改善当下社会风气和道德状况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则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儒学是根植于日用的形而下之学”错。条件错误,据原文“儒学不仅是形而上之学,而且是形而下之学”可知选项中缺少“形而上之学”这一条件;B项“但反对在社会人生以外进行这种研究”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典的一定是民族的。很多动画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无不因为其诸多元素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而当下要想创作出深入人心的“新经典”,一定要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悠久的中国历史紧密关联。经典还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哪吒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