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00+4740字。

  论述类 作业一
  一、(2019.10最新模拟)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代青年为何如此为祖国自豪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吴波
  2019-09-30 05:04
  几天前,“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仅仅从这一小小的集体性举动,就足以感知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于全民族自豪感的充分呈现。70年这个时间节点,不仅赋予人们一次回顾和检视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难得机会,也给予了人们展示和表达民族自豪感的历史契机。
  民族自豪感是人们基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内心深处滋生出的情感。一个总体性的感受是,今天的中国,洋溢在人们脸上的民族自豪感是如此真切,又如此浓烈。比较而言,这份民族自豪感最集中、最充分地写在当代中国青年的脸上。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青年思想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00后和90后民族自豪感打分分别为9.38分和9.21分(满分10分),比其他年龄段都高。而且,他们对国家发展目标的信心度也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青年人成为@微信官方索要国旗的主体,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这一强烈表达,首先展现出的是青年一代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孕育和滋养了民族自豪感这一伟大的精神传统。即使在民族衰败频遭外侮的近代中国,这一精神传统依然没有褪色,它不仅顽强地保持着,而且化作拯救民族危亡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上述调查还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感到最自豪的国家成就这一问题,71.0%的受访者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在了首位,这个数据表明,中国青年不仅了解历史、懂得感恩,更是将民族自豪感牢牢地置放在了心间。
  这一强烈表达,还展示出青年一代对中国成就之高度肯定。新中国70年的今天,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奋斗目标。青年人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一现实力量直接激发出来的。无论人生的境遇如何,面对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图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对此生无悔华夏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个激情四溢的青年中国,他们的表情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
  这一强烈表达,也是与外部因素激烈碰撞的自然结果。正所谓“船到中流流更急”,持续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战,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不可避免要展开一系列的伟大斗争。坏事可以变好事,如果从正面意义分析的话,中美之间的冲突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这个民族自尊心在70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以民族自豪感迸发出来,释放出虽道阻且长却勇往直前的坚定意志。
  青年一代民族自豪感的表达相较于以往,更是平添了一份理性和从容。这份理性和从容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拥有和保持的冷静和谨慎。在社会意识多元的今天,民族自豪感的表达,既要拒绝骄傲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膨胀心态,不能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要拒绝将民族自豪感降低到娱乐层次,沦为一种消费文化的狂欢。民族自豪感首先是个人的内心感受,然后由个人情感汇聚而成的集体性存在。这一逻辑决定了守护好本民族这份宝贵的情感,国家需要更多地关注和深入到个体的内心,更加充分地履行好自身的担当和责任。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微信官方索要国旗的主体是00后和90后,这一事例证明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高于其他年龄段。
  B.71.0%的受访者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在首位,还不包括那29.0%的未受访者,否则,这个数据更具说服力。
  C.青年人最感自豪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有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
  D.中美贸易战坏事变好事,它不仅没有令中国青年感到畏惧,却从反面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并且在国庆70年这个历史节点激发出了民族自豪感。
  【解析】 B项不正确是因为“71.0%”是受访者之中的百分率,而不是说只有71.0%的人受访。A、C都可以在相应的段落找到根据。只有D项,说是“从反面激发了……”,但与原文“从正面意义分析”并不矛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本文用“标题”提出问题,用最后一段解决问题,正文的一至五段分析问题,可谓惜墨如金。
  B.文章一、二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三、四、五段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年一代“民族自豪感”的由来。
  ……
  论述类 作业二
  一、(2019•遂宁市高中三诊考试)(本题共3小题,9分)
  “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必要纳入国家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话题。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有研究将21世纪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也有国家将地下空间归为“新型国土资源”。可以说,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特别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不少城市充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和建筑地下室,为老百姓开辟许多具有文化、休闲性质的公共空间;还有的城市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铺设“路基”……做足城市“向下”的文章,正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地下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作城市的“里子”。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比如,有的城市楼越来越却敷设混乱、底数不清;地上地下规划不同步,导致道路被反复挖掘,甚至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看海”;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不尽合理,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缺乏衔接……如何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实现地下空间资源更充分、更高效的利用,已经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必答题。
  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先进理念。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巨型盾构机曾引发热议,这个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的设备代表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高超的技术水平。可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地下空间管理权相对分散,资源权责不明,如何构建相应制度,理顺权责关系?面对私搭乱建、无序开发现象,如何提升规划协同性、前瞻性,并保证严格实施?这些都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消化、逐个解决。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