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12900字。
随县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书写要规范、美观,卷面保持整洁。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l~4题。
用写作留住时间
刘庆邦
①读吕振所著的随笔集《书与信中的旧时光》,我首先想到的是时间。我们每个人的一
生,都是一段时间。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时间的容器。我们的人生历程就是
不断从容器里往外掏时间的过程。时间无边无际的悠长,才显出人生的短暂。时间无与伦
比的强大,才显出生命的弱小。当人们意识到时间不可超越和不可战胜时,才对时间敬畏起
来,珍惜起来。
②同时我们也看到,绵延不绝的时间对有的人来说夜也长,昼也长。为了打发时间,他
们或打牌,或搓麻将,或玩游戏,反正只要把时间分阶段打发掉了,他们就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时间嘛,当然保持着惯有的尊严,“黄鹤一去不复返”,对打发它走的人毫不留恋。
③其实我们的写作也是在打发时间。但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打发的时间似乎并没有走
远,有时候还会回来,让我们重温旧梦。这样的觉悟我以前并没有,是最近才觉悟到的。去
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为我出了一套《刘庆邦短篇小说编年》,收到样书后,我重读了一遍其中的有些篇章。那些篇章多是我三四十年前写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都记不太清了。重读之
后,我们像是久别重逢,过去的一切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我心潮起伏,先是泪眼相望,继而紧紧拥抱。这表明,写作既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留住时间的有效途径。我不由感叹,这一辈子选择了写作真是幸运!
④我看到了,吕振的这部书里承载的也是时间。书的内容分为“嗜书”“纪人…读札”“清赏”四辑。在我看来,这如同四尊质地考究的容器,盛的都是满满的时间。有的时间如粮,粒粒饱满;有的时间如泉,碧波荡漾;有的时间如酒,香气四溢;有的时间如金,闪闪发光。如吕振在第一辑里所写的《在地铁上读书》,就传达出他惜时如金的时间意识。他每天上班坐地铁需要一个小时,他把这一个小时利用起来了,每天坚持在地铁上读书。他算了一下,这样每用能读一本书,一年最少能读五十本书。读书是写作的前提,是在为写作做积累和准备,要当一个好作者,须先当一个好读者,对于这一点,吕振有着明确的认知和自觉的行动。再比如他在第二辑里所写的《访上海鲁迅故居》,是在有了大量的阅读之后,怀着崇敬缅怀之情而写。他写得小心翼翼,像是生怕惊动了鲁迅先生,又写得细致入微,把三层小楼里一切陈设都写到了。在吕振的目光和笔触所及,我不仅“看”到了鲁迅的餐室、工作室、会客室、卧室,还“看”到了日历牌、闹钟、旧藤椅、窗花纸,以及先生用过的修书工具和药品等。除了实物,还以一些实物为线索,穿插写了一些鲁迅生活和工作的往事,可谓睹物思人,情景交融。第三辑更是时间的记录,其中收录的文人信札手稿,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在这些文字中抽丝剥茧、考证细节、追怀往事,就如慢慢品味散发着文化气息的陈年老酒,让时间变得醇香生动起来。第四辑是吕振写的书评,持论公允,感情饱满,是认真阅读后的思想沉淀。我相信,书中这些用心之作,吕振自己也很喜欢。但喜欢归喜欢,过个十年二十年后,他对自己所写的文章也不会记得那么清楚,至少不会像刚写完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用写作留住时间”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在我看来,这如同四尊质地考究的容器,盛的都是满满的时间。有的时间如粮,粒粒饱
满;有的时间如泉,碧波荡漾;有的时间如酒,香气四溢;有的时间如金,闪闪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你认为第④段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他算了一下,这样每周能读一本书,一年最少能读五十本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5~9题。
登“天眼”的老人
马步升
①一路有雨,雨不大,一路有风,风亦不大。这是春雨春风,正好不热不冷。从贵阳出
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到达中国天眼广场。先是参观南仁东纪念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影,
穿行在风雨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中,震荡在人们心目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