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50字。

  2019春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斡(wó)旋       锵(jiāng)然      戛(jiá)然而止       不知所错(cuó)
  B. 追溯(shù)      拙(zhuō)劣      消(xiāo)声匿迹      怒不可遏(è)
  C. 龟(jūn)裂       襁(qiǎng)褓      漫(màn)不经心     纷至沓(tà)来
  D. 迁徙(xí)        驰骋(chěng)      名副(fù)其实        目炫(xuàn)神迷
  2. 《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项中上梁山的原因与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被官府(或者与官府有勾结的人)陷害,被迫上山型的,如林冲。
  B. 主动投奔、自愿上山型的,如孙二娘。
  C. 被俘上山,由于个人意志不坚定,甘愿为梁山效力型的,如关胜。
  D. 因行侠仗义而得罪官府型的,如杨志。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3. 默写填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 , ______ 。(《诗经??关雎》)
  ______ ,白露为霜。 ______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______ , 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 , ______ 。(《大道之行也》)
  《虽有嘉肴》中体现重视实践,强调只有学习和教学之后才能找到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家国天下,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博爱胸襟,陆游面对国家危难,深情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目睹茅屋破败,大声疾呼“ ______ , ______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4.0分)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 3.12万平方公里的小城。“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这块土地,曾经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边关要塞。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贸易:中原、佛教、西亚等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使得敦煌具有文化的独特价值和迷人魅力。
  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集大成者。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代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 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00年,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藏经洞中挖出了公元4~1l世纪的佛教经卷、绢画等文物50000余件……从此敦煌在被掠夺中走向世界。英国人斯坦因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法国人伯希和掠走精品约5000件……面对敦煌的劫难,中国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金石考古学家罗振玉公开发表《莫高窟石室秘录》,向国人公布了敦煌无比重大的发现和痛失国宝的真实状况。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胡适、郑振铎、刘半农等都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研究工作中来。
  (节选自徐可《大敦煌》,有删改)【材料二】
  敦煌文物的价值非常珍贵,但材质脆弱。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又恶劣,地震和风沙的破坏,都让其受损程度加剧。以莫高窟为例,壁画是属于土质文物,本身十分脆弱,加上病害时有发生,不断危害着壁画的安全。另外,每年大量游客涌入洞窟,打破了原来恒定的小气候环境,大大加速脆弱的壁画和彩塑的褪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我们研究院制定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2006-2025)》等相关制度,有目标、分目标,也有原则和措施。
  (节选自樊锦诗演讲,有删改)【材料三】
  浓缩 1650年,跨越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展览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教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妆容;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细节片段。
  策展人涂宇庆介绍,此次展览开创“镜头式策展”新思路,以电影镜头语言设计观展路线,让观众换一种方式看敦煌,利于文化的传播。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好敦煌文物?
  为了保护和发扬敦煌文化,几代中国人都做了哪些努力?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概括回答。
  材料一中加点字“最”有何表达效果?
  下面是教煌壁画《雨中耕作图》,如若在“觉色敦煌”中展出,你认为放在哪个展区最合适?请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说明原因。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