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13490字。
宁波市鄞州区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填涂必须用2B铅笔,答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或填涂,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鄞州区某校文学社成员正在筹备“读风雅诗文??品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也加入进来吧!
【方案一??诗文见民俗】(6分)
1. 小萤在整理含有梅花的诗句时了解到,古人在冬日有绘制《梅花消寒图》的习俗。査阅了相关资料后,她编写了一份图文材料来普及诗文中的民俗文化:
我们说“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ー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自冬至始绘制“九九消寒图”是古人抵抗寒冬,期待春天的一种风雅活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皇室都很热 zhōng ① 。因梅花位列“岁寒四君子”之首,所以最常见的消寒图就是画素梅一枝,枝上梅花九朵,
每朵花瓣九片,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九尽春深,一幅《梅花消寒图》也就画成了。古人是多么智慧又温情啊!即使在没有网络,也没有娱乐设施的年代,仍能把万物萧条的寒冷时光过得诗意àng ② 然。有了这样闲适从容的心态,寒冬瞬间成了个美好的过渡,等在后面的是充满希望的暖春。
(1)书写时,小萤对两个字的写法不确定暂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补写。(2分)
① ▲ ② ▲
(2)朗读时,小萤对加点字的读音不确定,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读音( ▲ )(2分)
A.数( shǔ ) 即( jì ) B.数( shǔ ) 即( j í ) C.数( shù ) 即( jì ) D.数( shù ) 即( jí )
(3)配图时,小萤想在《梅花消寒图》上题写相关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竹寒沙碧堂成处,移得官梅绕屋栽。
B.上月青阳启曙晖,园梅变腊识春归。
C.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D.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方案二??诗文抒情志】(10分)
2. 下面是小萤与小舟两位社员就上述图文材料展开的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小萤: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梅花消寒图》的起源与爱国诗人文天祥有关呢!当时文天祥被流放边地,后又押解到北京,身为南方人的文天祥在北方冰天雪地中,画下八十一个格子,每天涂抹一格,期待熬过寒冷的冬天,能够重获自由。但为了坚守民族大义,他毅然拒绝了元朝大汗忽必烈高官厚禄的诱惑,慷慨就义。
小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写的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志向啊!
小萤:确实如此,这学期我们就学过不少抒怀情志的诗歌!比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1) ▲ ,(2) ▲ ”表达他刚直劝谏的胆魄与匡正祛邪的决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中用“(3) ▲ ,(4) ▲ ”抒发了他摆脱彷徨苦闷积极用世的追求。
小舟:再比如李商隐在《无题》中言说,“(5) ▲ ,(6) ▲ ”,吐露了对所思之人缠绵执着的眷念与爱而不得的痛苦;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7) ▲ ,(8) ▲ ”两句道出了久别思归的忧愁之情;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的“(9) ▲ ,(10) ▲ !”是他对两遭迁谪的喟叹。
小萤:这样的诗句在古诗文中太常见了,我们不妨举办一场诗词接龙大赛,就以“诗言志”为话题吧!
【方案三??诗文传雅趣】(4分)
3. 小萤和小舟拟请学校的语文老师开设“诗文中的闲情雅趣”系列讲座,请正确解释加点字完成表格,这将成为你参加讲座的“入场券”。
诗 文 解释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
缓歌慢舜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孙权引肃合榻对饮言议。 (4)▲
三、阅读(57分)
(一)名著 (12分)
4. 艾青的诗作注重色彩的渲染和意象的表现,请你根据对艾青诗作的了解,选出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 ▲ )(2分)
A. 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B.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C. 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制金色的绣帏。
D. 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5.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甲】A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A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黄天必祐。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去了。”
【乙】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A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宋江)便叫A:“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1)【甲】【乙】两文中宋江口中的兄弟A是指 ▲ (人物)( 1分 ),他做下的“遇赦不宥”的至重之罪是指 ▲ 。( 2分 )
(2) A在【甲】文中渴望异日“受了招安”,有心“归顺朝廷”;在【乙】文中却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为何A对待招安的态度会发生如此转变?请结合全书谈谈你的看法。( 3分 )
(3) 【乙】文中施耐庵在写这场赏菊筵席时并未对林冲加以着墨,你认为他是否支持招安?请结合人物的性格和经历阐明你的理由。( 4分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