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1410字。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论辩类文章是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先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的_______,汉代政论文名篇叠出。到了唐宋时期,八大家贡献了许多词锋________、雄辩滔滔的论辩文,在思想表述和艺术技巧方面拓展了崭新的境界。由于唐宋八大家对于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论辩文章大多带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篇章结构上都堪称典范。他们对论辩文体中不同的_______也作了探索。
A. 正绪 犀利 题材 B. 端绪 犀利 体裁
C. 正绪 敏锐 体裁 D. 端绪 敏锐 题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解答辨析近义词语题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正绪:正统。端绪,指头绪;端倪;些微的认识或模糊的想法。第一处空格,强调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代论辩文的启蒙作用,而不是正统范文,所以选“端绪”。排除AB项。
犀利:(刀、剑等)锋利,锐利。也形容言词尖锐明快,目光锐利。敏锐:指感觉灵敏,眼光尖锐等。第二处空格,与“词锋”搭配,应填“犀利”。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题材:指文章、艺术作品的材料内容。如描写自然风光、记述军旅生活等题材。第三处空格,强调对论文体的形式探索,应填“体裁”。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代画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无尽图”上题了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警惕。___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①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②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
③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④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
⑤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
⑥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后通读整段文本,抓关键词语,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话题的统一等。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第①句是总结,放在开头适宜,第⑤句“草木”与后句句子衔接最自然,故排除B、C、D。故选A。
3.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韦应物《秋斋独宿》)
B.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赵秉文《和韦苏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