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680字。

  湘潭市一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孔子是“人禽之别”的早期探索者。《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几则弟子问孝之事。他对子游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说的是孝子对父母不但要“养”,而且还要“敬”。这正是现存最早的“人禽之别”的文献资料。
  孟子、荀子也有过相关的论述。《孟子•离娄下》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认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几希”,其中一点是人能以仁义的标准行事。《荀子•王制》也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认为人在禽兽的有气、有生、有知之外,多了“有义”,所以“最为天下贵”,成为万物之灵。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禽之别”的论述。
  孔子以“敬”为“人禽之别”的标准,是他成熟的思想的表现。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段话里,为父母做点事,供奉些酒食,还说不上“孝”。“孝”的难得之处,在于子女对父母能时刻保持欢愉的容色。这实质上就是一个“敬”字。孔子还说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意思是即使自己的合理建议未被采纳,仍然要保持恭敬的态度。按照孔子的思路,仅仅供奉父母饮食算不上孝,只是如同“犬马皆能有养”的反哺而已。不供奉父母饮食,则是连犬马那样的畜生也不如的行为了。这是孔子言论中罕见的疾愤之语,无论对当时的人,还是后来者,都是极为严厉的警示。
  社会与人生由于崇“敬”而升华。孔子以对父母有无敬意来区分人禽,没有孟子、荀子以仁义来区分那么具有概括性、抽象性,但却非常具体,抓住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人在孩提时期有父母之爱,这是自然之情,长大后供养父母很正常,但只有做到“敬”,才是对自然之情的升华,使行孝者由无意识而进入有意识的活动,达到道德理性的自觉。由于“敬”的直观性,它在儒家伦理由家庭向社会拓展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成为人人需要践行的美德。《孟子•离娄下》云:“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深得孔子思想的真髓,这段话是他对孔子看重的“敬”最简明扼要的发挥。
  孔、孟所言之“敬”,后世奉为圭臬,而以宋代理学家程、朱之言最为典型。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有大量论“敬”的语录。如“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程、朱对“敬字工夫”的阐释,曾对维系世道人心发生了长久的影响。
  (摘编自周国林、梁悦《子游问孝章的深邃意蕴》,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荀子认为人畜相异的地方不多,行仁义、有义是“人禽之别”,是人成为万物之灵的原因。
  B. 在孝子对待父母的态度问题上,孔子认为“敬”是高于“能养”的,“敬”是“人禽之别”的关键。
  C. 孔子认为,在父母面前要保持欢愉,即使父母不采纳自己的合理建议,也要对他们保持恭敬。
  D. 做到“敬”能促成行孝者道德理性的自觉,也因“敬”的直观性,促进了儒家伦理向社会的拓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以孔子对子游的回答,强调了行孝须“敬”,第三段则对此作进一步解说。
  B.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程朱的言论都是为了证明”敬”的重要性。
  C. 文章先论述行孝中的“敬”,再论及社会交往中的“敬”,强调了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D. 尾段举了朱熹对“敬”有大量论述的事实,从而论证了后世以孔孟所言之“敬”为圭臬。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以“敬”作为“人禽之别”的标准之后,说明他对于“孝”的思想趋于成熟了。
  B. 孔子曾用罕见的疾愤之语批评不供奉父母饮食的人,是为了给予后世严厉的警示。
  C. 宋代理学家程、朱深入闸释了孔孟所言之“敬”,并对世道人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 孟子在分析“人禽之别”的问题时,继承发扬了孔子关于”敬”的解说,比孔子更进步。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该项将孟子、荀子两人的观点混同在一起,根据原文“孟子认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几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童话
  梁晓声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