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250字。

  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思辨性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15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何为史学、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从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总结出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尚钺等。郭沫若先生以求真、求是和经世为宗旨,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范文澜先生在延安窑洞里,克服种种困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有我们的看法……也写出了科学的著作了。”白寿彝先生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召集全国史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12卷、22分册、约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是当代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现象,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是对史学经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么?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才能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                              
  (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现今和未来史学研究者追求的唯一目标。
  B.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盛行,严重扭曲了历史,与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C. 范文澜在延安完成了著作《中国通史简编》,在整个过程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因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D. 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占有一席之地,发挥更
  大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论证了新时代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 文章开篇引用梁启超的话,论证了中华民族具有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
  C. 文章列举郭沫若、范文澜、白寿彝等人的史学成果,旨在与当前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
  D. 文章最后一段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方向。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史学肩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使命,不容忽视。
  B. 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完全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运用。
  C. 历史研究者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立足中国,关怀社会,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
  D. 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应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体系,为国家提供史学智慧。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对历史的传承和总结,必然受到伟大的时代的重视。
  B.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
  C. 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必然受到伟大的时代的重视。
  D.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传承和总结。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总结出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B. 真正的史学家都以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总结出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C. 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D. 真正的史学家都从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
  二、实用性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8分)
  材料一: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国别和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要年年办下去”所言不虚,还体现出对“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充分落实。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