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1770字
宿迁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共3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120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熟 咆哮/肖像 惬意/提挈 连咳带喘/金蝉脱壳
B.偈语/鲫鱼 畏葸/玉玺 胴体/栋梁 耆年硕德/骐骥一跃
C.投奔/奔命 着急/着火 给养/给以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殷红 反省/省悟 罪不当罚/独当一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总投资2.5亿元的京兴燃气发电有限公司,自去年9月开工以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目前已进入设备按装阶段,预计今年7月中旬峻工投产。
B.<宁国府书房里面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一见,就大喊“快出去,快出去!”他对“人情世故”的厌恶,可见一般。
C.“联通”与“移动”斗得昏天黑地,是许多手机用户和准用户私下里最盼的,鱼蚌相争,用户可以坐收渔利。
D.当时的美国总统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应摩根提出的条件。这一次,白宫在华尔街面前甘拜下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年伊始,行人若再在南京市街头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就可能被守株待兔的协管员逮住罚款。
B.“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深孚众望,继杨利伟之后再度展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信心和能力。
C.向以编纂工作严谨而著称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为编成此书三易其稿,历时十年,真可谓韦编三绝,功在千秋。
D.南京地铁试运行期间,众多市民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地铁的方便快捷,如过江之鲫一般,纷纷涌向各大站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恐慌的“禽流感”疫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各国政府必须加强合作,才能寻求到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
B.“十运会”开幕之夜,灯火阑珊的奥体中心上演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令所有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C.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在设计上大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手机病毒时代还有多远
最近,关于手机病毒的报道频繁地见诸报端,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宣布,他们又截获了一个名为“布若达”的手机木马病毒。该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造成大面积泛滥,但是它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手机病毒技术已经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已经面临手机病毒的时代。那么,到底手机病毒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早在2002年,国内就出现了最早的手机病毒——“洪流”,后来这类病毒越来越多,成为手机病毒发展的第一种形式。这类病毒可以被称为“手机短信病毒”,它主要是通过给手机用户发送一些含有奇怪字符的短信,当用户观看这些短信时,就会使手机产生各种异常,一般的情况下是关机,最严重时会删除手机上存储的信息。这类病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手机中固化程序的漏洞,给用户发送一些含有特殊字符的短信,当用户手机查看这种短信时,就会造成手机系统溢出,从而产生各种异常现象。这种病毒,目前已经有了30多种。
然而从今年开始,手机病毒出现了新变化,智能手机的概念病毒“卡波尔”出现了。该病毒会感染采了用Symbian手机操作系统的诺基亚手机,并能通过手机的蓝牙功能进行传播感染。这是全球首个完全在智能手机上运动并感染的蠕虫病毒,这意味着,智能手机也将成为病毒肆虐的新场所。在该病毒出现后,各个反病毒公司的专家都预测了将会出现更多的智能手机病毒。果然不幸而言中,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出现了一个智能手机病毒“布若达”,它已经可以控制用户的手机并盗取信息了,这是智能手机病毒大量出现的前兆,随着手机的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和移动平台与互联网的最络融合,这种手机病毒就会泛滥,并且给全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直接攻击手机本身,使手机无法正常使用,这种攻击方式是手机病毒的最初形式,也是目前手机病毒的主要攻击方式。由于这类手机病毒极易编写,因此还会大量出现。未来还将出现攻击和控制手机“网关”的网络手机病毒。网关是网络之间的联系纽带,如果某些手机病毒的制作者能找到手机网络内的网关漏洞,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个漏洞研制出攻击网关的手机病毒,一旦攻击成功,将会对整个手机网络造成影响,使手机的所有服务都不能正常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