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510字。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元多义性、复杂模糊性,单就文本自身的表现来说,它不像散文、传记、新闻等文体的主题一样,作者可以借助文中的直接议论、抒情句表达出来。小说的主题需要读者通过情节、环境、人物等感悟出来。因此,要解答小说的阅读题,要先认识小说的文体特征,把握高考小说特点,更主要的是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为此,我们需要依据小说的共性,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正面起笔,也可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二、高考对小说考查的特点
  1.材料以小见大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往往以小小说的形式呈现,且材料以小见大。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点一滴、一朵浪花,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折射的光芒,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点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重点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
  ……
  1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课文导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让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
  《曹操献刀》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一系列情节,刻画出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多变、多疑嗜血的本性活化出来,使曹操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思路梳理
  [国学知识诵读区]
  ◎背名句
  1.《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曹操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景象,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2.曹操《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读经典
  经典: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墨子》
  翻译: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恶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伤害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