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20字。
如何解答小说中叙述人称(或角度)题
[课内挖掘]
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文中的“我”以一个儿童的眼光,洞彻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及其可笑可悲的荒谬。文中的“我”绝非是强加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作为小说中的一个角色,作为生活的见证人而存在。正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运用,给萧红的小说带来了强烈的情感效果;而且这种角度所特有的叙事功能,使她的作品增加了内容含量,也使读者在与叙述者的娓娓交谈中易于产生一种艺术的共鸣和认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讲解]
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属于情节叙述手法,是高考情节手法类题型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在具体的作品中,“叙述者”既不等同于作者,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把握小说中的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的特点,辨别其类别,分析这些叙述人称或叙述角度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一、考题试做
(2014•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 渡 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