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590字,答案扫描。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年度高三模拟仿真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较于以往“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与文学”的研究,以人文经济学为理论工具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研究以日常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中国古代小说,视角和方法可以更加多样、丰富。
其一,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作家研究。人文经济学把人分为经济人和社会人两个层面,彰显了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差异。经济人与社会人在作家的创作中有着不同的影响和后果:一个小说家在何种社会关系中生存,以何种方式生存,谁给他提供基本的生活来源,以何种方式提供生活来源,小说家如何回馈给他提供经济资助的人或团体,小说家作为社会人的一面如何超越其作为经济人的一面,都是人文经济学研究所关心的。比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作为经济人,他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聊斋志异》中关于科举失利的若干描写,具有很强的个人牢骚意味,不能据此评判科举制度。作为社会人,他痴迷和执着于艺术创造,矢志不渝地从事《聊斋志异》的写作,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艺术个性;他对中国志怪传统和文言小说叙事传统的改造,赋予了《聊斋志异》崇高的小说史地位。在人文经济学的视野下考察蒲松龄,既不能忽略经济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烙印,也应充分揭示社会人蒲松龄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对其创作做出更为恰当的解读。
其二,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对古代小说的情节展开系统研究。人文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意志常常可以对生活发挥直接影响,但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更为持久和巨大。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大观园的兴衰历程,就是在人的意志与经济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展开的。王熙凤主持家务期间,虽然面对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但看在元春和贾母的份上,坚持不把大观园纳入常规管理的范围,显示了个人意志的直接作用。而持续增长的经济压力,最终导致了其将大观园纳入常规管理即开源节流和裁员的范围,扰攘的尘俗气息因而弥漫其中,晴雯、芳官等人横遭撵逐,大观园逐渐成了一个不适合宝黛居住的空间。这些事实表明,宝玉大观园梦想的破灭,贾府的经济困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意志的力量,不足以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力相抗衡。
其三,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对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展开系统研究。人文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于人类不仅有生存的需要,也有文化传承的需要。这两个方面不可或缺:没有生存就不可能有文化传承,但只关注生存也不可能有文化传承。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例,作为经济现象的“谋食”与作为人文现象的“谋道”,构成了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参照。一方面,是否有能力以正当的方式“谋食”,这是《儒林外史》区别“贤人”和缺少尊严者的尺度之一;另一方面,对那些有能力以正当方式“谋食”的读书人,《儒林外史》则以是否有志于“谋道”作为臧否的基本依据。
总之,以人文经济学为理论工具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虽然也同样关注人物、情节和文本内容,但比起单纯的文学研究,关注焦点确有不同。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也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经济学之间的相互融通。
(摘编自陈庆《古代经济与古代小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将人文经济学作为理论工具研究以日常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中国小说,会有更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B.从人文经济学研究我国古代小说家,我们要关注小说家在何种社会关系中生存,以何种方式生存等各个方面。
C.《聊斋志异》中关于科举失利的若干描写,是作者蒲松龄个人的牢骚的反映,是其不正当的利益诉求。
D.人类不仅有生存的需要,也有文化传承的需要,这是人文经济学认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小说的三个层面分别例析了人文经济学下的我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B.文章以《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例,论证小说家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身份对其创作有同等影响的观点。
C.文章以王熙凤管理大观园的态度的转变为例子,论证经济因素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体意志力量的观点。
D.文章最后一段归结论点,在前文论证基础上再次阐明以人文经济学为理论工具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曹雪芹,必须看他处于怎样的社会关系之中,是以何种方式生存的,其社会人和经济人层面都要关注。
B.《红楼梦》中,宝玉大观园梦想破灭,其重要原因是贾府经济压力逐渐增大,使得王熙凤不得不对大观园开源节流和减员。
C.《儒林外史》中,以是否有志于“谋道”作为评价人物形象的首要依据,而以是否有能力以正当的方式“谋食”作为评价人物形象的第二依据。
D.要深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经济学之间的相互融通,我们可以用人文经济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图1 不同任职类型辅导员学生配比图
图2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高校辅导员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他们直接面对和接触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日常生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既具有教师的身份,又担负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能够直接听到学生呼声、懂得学生关切,也最能了解学生实际困难、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这些“天然”条件,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