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80字。
专项训练三十三 传记访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年张贤亮
舒乙
张贤亮突然走了。想起大前年曾和他在银川相见,一切都好好的,怎么这么快就没了,不禁欷歔。
和张贤亮相识已整整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的时候,他也到场。当天在万寿寺西路的后罩楼的大殿里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主持,老中青作家欢聚一堂。张贤亮当时不满五十,风华正茂,短篇小说《灵与肉》和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双双得奖,紧接着《绿化树》又获中篇小说奖,名声大振。当天他穿了一件时髦西装上衣,配一条牛仔裤,风流倜傥。那时还不讲究请歌星来助兴,开馆典礼后,大殿内音乐响起,人们翩翩起舞。张贤亮带头下场,跳一种类似迪斯科的现代舞,非常时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国政协开会时,我和他同是文艺组的政协委员,分在一个组开会,交往更密切。他在会间休息时曾邀我去咖啡厅喝咖啡闲谈,而且小声宣告,由他买单,当时喝咖啡刚开始流行,给人一种印象,他是一位紧跟时代的弄潮儿。由银川到北京来开会,他居然是乘坐自己的小卧车让司机把他送来,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高速公路可走,他有意无意地在显示他已是一位私营企业的大老板。
2011年八月我曾有宁夏之游,在银川去看望了张贤亮。这时,张贤亮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是一个有十八年创业历史的成熟企业,每天游人如织,一般的日子也有一万人入场,门票价格为六十元,并宣告很快要提到八十元,这样,每天的门票收入也在六十万元以上,利润率是50%,年利润轻而易举也能达到千万元以上。他说宁夏人忠厚老实,是非常理想的交易对象,只要有一个好点子就能赚大钱。他界定他的企业是“智力企业”,从一开始的“出卖荒凉”,以极少的投入换回丰厚的收入,靠的是点子多和点子好。明清两代此地的财主建了两座土堡,用以防盗,相当于两座小城,后来荒废。张贤亮突发奇想,用自己的稿费将他买下来,建成一座中式的迪斯尼乐园,将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类和工艺技巧类的,全部搞来,每天歌舞升平,宛如办庙会和过大年。偌大的西北荒原,充当拍电影的外景本来就是一大亮点,于是引来了包括《牧马人》《黄土地》《红高粱》《红河谷》等影片的著名导演到这里来取景,终成大气候。
张贤亮前半生生活经历非常坎坷,但他生性直率,是个很天真的人,像个大孩子,非常可爱。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他发起言来,滔滔不绝,越讲越来劲,越讲越兴奋,忘了时间,动辄就是一两个小时,形同个人包场。大家非但不反感,反而挺喜欢,都洗耳恭听,下来还要纷纷向外组的委员介绍:“张贤亮今天又包场了,讲得很有趣,也很有见解。”只有王蒙委员、冯骥才委员往往钻他的空子,专挑他的错,拿他个别的谬误调侃他,开他的玩笑,拿他开涮。在这种时候,只见他非但不生气,也不反驳,反而也跟着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他是个开朗的人,在逆境中他曾饱受伤害,但亏得乐观而挺过来,活了下来。
张贤亮身上继承了浓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气,在二十二年劳改期间他由头到尾读过五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修得一身正果,有很深的马克思理论功底,而且,他始终有救国富民的抱负,一有机会便要高谈阔论一番,甚至在他的小说如在《绿化树》中,也要让笔下的人物大谈经济法则,大讲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其实,他写的就是他自己。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爱谈政治的人,热衷参政议政,爱提建议,很像解放前的沈从文。这又是他的天真可爱的一个突显的特征。
感谢张贤亮,他让中国当代文坛多了一名闯将。他的作品,他立下的轰轰烈烈的伟业都会长久保存下去。张贤亮,大家会记住你,一个体面的绅士,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华丽的变身人,一个永不停步的畅想家,一个可爱的大男孩。
(选自2014年10月《文汇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贤亮有过二十二年的劳改生活,他在文学和经商方面的巨大成就是在最后几十年实现的,所以作者以“晚年的张贤亮”为题,写了这篇悼念文章。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写张贤亮逝世,总领全文,再从弄潮儿、儒商和性格可爱三方面写晚年张贤亮的形象,最后总述,表达怀念之情。
C.张贤亮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追求真理,在劳改期间不忘读《资本论》,而这样的阅读终于使他修成正果,即在文学和经商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
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将对张贤亮的深深敬爱之情融会在客观冷静叙述之中,行文至最后突然改用第二人称,感情喷薄而出,恰到好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十分敬重张贤亮,但是不为尊者讳,照样写他的缺点,如写他坐自己的小卧车让司机把他送到北京来开会,就暴露了张贤亮财大气粗的一面。
B.张贤亮说“宁夏人忠厚老实,是非常理想的交易对象”,这话虽有奸诈之嫌,却是商场的事实,张贤亮实话实说,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
C.文章标题为“晚年张贤亮”,却写到在狱中读《资本论》的情况,意在展现张贤亮的思想特征和救国富民的抱负,间接交代了晚年经商的思想根源。
D.文章取材精当,写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只写张贤亮跳舞一事,便于突出张贤亮的多才多艺,他不但能写小说,也会跳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3、张贤亮认为“出卖荒凉”是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好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伟国:鸟哨传人 人鸟情深
付鑫鑫
秋风起,候鸟迁徙。在崇明东滩湿地,有这样一位“捕鸟人”,上个世纪,迫于生计,他以候鸟为师,能用竹哨吹出30种鸟语,“骗”得各种鸟类成为人们的盘中餐;新世纪到来以后,他转换阵营,从候鸟的“猎杀者”转变成坚定的“护鸟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