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970字。
古诗词鉴赏专题
福建师大附中期中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
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
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
D.“出谷迁乔”语出《诗经》,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诗中比喻地位上升。
16.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
16.(3分)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联系文本1分,道理2分)
【解析】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仔细比对原诗词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理解有误。由题目“有怀”和上片“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故地重游。故选A。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诗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诗句的理解,通过诗意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本题题干问的是: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应该先理解诗句的意思,诗句所写内容是寒气转暖、阴云散尽、久旱终究会迎来滂沱的大雨。结合生活深入的理解,就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终将过去,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南安一中第二次段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释: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