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30字。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
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李商隐咏史诗意味深长、刺时讥世的风格。
二、学情分析
《马嵬》(其二)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三、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马嵬》导学案
导学要求:
1、结合赏析指导和已学知识,完成自学互查部分。
2、在导学案中标注出自学中的问题(有疑问的用﹖表示,认为是重点的用★表示)
3、各学习小组根据抽签,对“承包田”进行深入准备,对学习内容,可讲授、可质疑。
自学互查
1、诵读常识
①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②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③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就是指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④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就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诗词句中相同的位置,使之并列起来。
⑤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类,有固定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2、作家名片
请你用一句话从一个侧面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特色。
背景通览
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天宝十五年(756),安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