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诵读的准备
  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