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30字。
2020年高考经典时评阅读教育与法治
南开校长被指论文造假,是非曲直归于客观调查 1
院士被指学术造假,期待官方权威调查 2
论文涉嫌造假,无论是谁都要查清楚 4
“近八成大购过不实用物品”的警示 5
高校“倡议”学生捐书惹争议,问题出在哪 6
智障女孩遭性侵怀孕,未成年人保护网需收紧 7
12岁智障少女遭性侵两度怀孕,亟须补牢防护之网 8
穷县“富教”该不该,复杂现实里没有简单答案 10
莫让穷县办富教育的效果被打折扣 11
蔡名照:顺势而为、积极创新,努力掌握媒体发展的主动权 12
南开校长被指论文造假,是非曲直归于客观调查
2019年11月19日 07:44:43
新京报
■ 观察家
当此之时,我们还没必要对曹雪涛“一棒子打死”,相比所谓的“学术不端”指控与学术清誉,更重要的是如何公开、公正地对待此事。
近日,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指有18篇论文涉嫌造假,论文实验图片也存在PS痕迹,一时引发热议。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回应此事时称,已经了解到网络上有关曹雪涛院士的投诉,并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18日凌晨,曹雪涛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发文,回应了爆料者Elisabeth Bik对他部分论文的质询,表示正在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并补充说,“我仍然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
论文造假,是事关学术道德的一个大事。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术造假违背了治学的起码要求,更违背了学者的基本诚信。恰如费尔巴哈所说,“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论文造假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不是白璧微瑕的小事,而是有损职业共同体声誉的恶性事件,是不折不扣地触碰了“学术高压线”。
遗憾的是,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丑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2010年卷入学术造假风波的长江学者李连生,到2014年《国际新闻界》杂志曝光大篇幅抄国外论文的北大博士生于艳茹;从2018年被曝多篇论文涉嫌抄袭的南大社会学院教授梁莹,再到2019年不知“知网”的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翟天临。尽管最后主管部门都给予了涉事人员严厉的处分,比如撤销国家科技进步奖、取消博士学位、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等,但目前还难以做到学术造假事件“清零”。
也正因为学术造假的严重性,就需要匹配严肃程度相当的审慎调查。就当下曹雪涛教授被指论文造假来说,所涉及的是医学免疫学这样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远不是如翟天临博士论文查询复制比就可以一眼看出端倪的事情,必须仔细检查论文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同时邀请业界国内外专家进行评析,才能得出结论。
因此,对学术造假的调查,尤其是涉及科学研究成果的认定,还不是一个“一刀切”的问题,而必须还原事实,公正评判。比如2009年6月时任辽宁大学副校长的陆杰荣教授《何谓“理论”?》一文被曝涉嫌抄袭。随后辽宁大学校方表示,陆杰荣虽是第一署名作者,但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师大外国哲学专业2006级在读博士生杨伦承认是自己抄袭,署名陆杰荣仅为帮助论文得以发表。
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有悖学术道德,曹雪涛在回应Elisabeth Bik博士时也表示:无论如何,在监管和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