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2710字。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届络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及答题内容填写在答案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 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 10%。中国城市生活
  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目前,全国已有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 1/4 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
  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
  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
  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
  焚烧率达到 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
  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
  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
  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
  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
  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
  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
  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
  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
  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 “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 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 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 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 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
  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
  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
  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
  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
  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
  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
  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
  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
  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
  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
  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
  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 的理 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 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 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 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 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 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 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 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 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 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1. 根据材料,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是分类。 B. 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处理难度。  C. 鼓励拾荒将有助于垃圾分类。 D. 垃圾分类可以有限回收资源。
  2. 根据材料,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 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现代垃圾物质。 B. 现代社会垃圾问题主要源于工业文明中科学技术广泛应用。 C. 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不断转变为各种垃圾。 D. 当前解决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垃圾问题。
  3. 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商品最符合“零废弃”理念的一项是(3 分)
  A. 纽扣电池 B. 纯棉衣物 C. 共享单车 D. 塑料餐盒
  4. 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生态文明”的特征。(4 分)
  5.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鼠疫(节选)①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
  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
  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