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30字。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三月联考作文指导与解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某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给报社(统一称《复兴时报》)“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材料引述的新闻事件指向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学校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渗透进细小的活动中、不经意的环节上,使之成为春风化雨、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的育人“利器”。
  首先,要准确理解“上课礼”这一现象的内涵:
  “上课礼”承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倡礼仪课堂其实只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小步,应从课堂到生活都要贯彻文明礼仪。
  尊师重教是一个传统美德,恢复“上课礼”这一优良文明礼仪,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加强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课礼”不是一种机械的形式,它承载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学教育应是做文明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让其回归课堂既是对教育的反思,又是一种查漏补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注重行为文明的细节,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课前互相致礼,重拾“上课礼”就是让美好的记忆回归,让大家再次学会敬畏。
  其次,从文体上看,参加的报社专栏的讨论,立论也好,驳论也罢,或者讲述自己的故事,都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书信的格式、用语要求,也不能有所忽视,这实际上是考查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主要问题】
  忽视材料。很多考生不注意时评类作文的写法,不从材料的特定话题“上课礼”出发,根本不管材料,或只是对材料一笔带过,然后就另起炉灶,自说自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