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240字。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Ⅱ卷作答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 宋代立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一致的。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人为 主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官僚体系。这个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 家出版团队。
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 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科举制度确立了宋代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造就了他们基本相同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同一学习范式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导 下,宋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读书人世界。宋代书籍出版的繁荣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书籍出版促进了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从而促使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 荣。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也促成了书籍出版结构的全面性,即书籍内容、种类的通俗化、平民化,开发出版平民化书籍,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策划出版不同的书籍,从而全面 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具有大众媒介属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因而对书籍出版的推动与促进是社会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雕版印刷术作为人类媒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种在宋代得到普及并形成的一种完善而成型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一种在宋代以前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发明——绝非偶然, 而是宋代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宋代手工业作坊种类繁多,其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均超过了前代。生产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大为增加。在宋代手工业生产 技术普遍进步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造纸、制墨等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虽然雕版印刷业大致在隋末 唐初已经产生,但是真正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手工业门类,应该还是在宋代。
同时,宋代城市的繁荣不仅为书籍出版提供了域市空间,从而使书籍出版中心赖以形 成;而且也为书籍消费提供了城市人口集合意义上的需求总量。同时,城市还为宋代书籍的销售与传播提供了空间交通上的中心地位,以及文化传播上的中心地位。
(选自田建平的《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在书籍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和书籍范式等方面为此后的出版业奠定了基础。
B. 宋代文人们为雕版印刷业各领域提供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
C. 雕版印刷在宋代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与宋代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D. 宋代注重平民化教育、开拓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了科举考试、教育平民化、科学技术等对宋代书籍出版、销售等的影响。
B. 文章具体分析了宋代的政治制度,以此论证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繁盛的重要原因。
C. 作者认为宋代书籍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是相互促进的。
D. 文章采用总分总 结构,首段概括宋代出版业的状况,尾段概括城市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如果没有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国策,宋代就没有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的出现。
B. 科举考试推动出版业发展,说明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
C. 宋代读书人有大致相同的学习观等,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的确定。
D. 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是因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促成书籍出版的结构变化。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第一段有“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原文指出奠定基础的有两个方面,不包括“雕版印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