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660字。

  临汾市高考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分类汇编(含答案)(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 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 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 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2)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 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 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 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解析】【分析】(1)D项,“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并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故选D。
  (2)B项,“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错误,原文说的是“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而选项改为了“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故选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