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1 专题一 3 2 高考命题点二(2份)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1 专题一 3 2 高考命题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1 专题一 3 2 高考命题点二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命题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浙江卷不仅直接命题考查,也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9年高考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四个关系”。
(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
1.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①其鲜乎?君②其有意,叼③其一而啖之,得饱④其口福。”狼曰:“⑤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君,⑥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⑦其无闻邪?⑧其畏主人邪?及⑨其嬉逐,愿为一雪⑩其耻,君⑪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⑫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答:
答案:③④⑥⑨⑩这五个“其”均用作代词。③相当于“其中的”;④相当于“自己”;⑥相当于“它们的”;⑨相当于“它们”;⑩相当于“这(个)”。
①⑤⑪⑫均用作副词。①表揣测,大概;⑤表示加强语气;⑪表祈使语气,一定;⑫表反诘,相当于“难道”。
②⑦⑧三个“其”字,均用作连词。②表假设,如果;⑦⑧表选择,是……还是……。
2.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①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笑也。然②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③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④于昔。吾乡之美已闻⑤于四方。世人皆欲老⑥于吾乡,此乃多人言⑦于我也,非吾杜撰耳。⑧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⑨于是,不亦乐乎?
答:
答案:①助词,凑足音节;②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③介词,可译为“到”;④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⑤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⑥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⑦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⑧同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