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部分 2 专题二 2 1 高考命题点一(3份)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部分 2 专题二 1 阅读技法 散文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部分 2 专题二 2 1 高考命题点一 厘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部分 2 专题二 2 1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二 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核心素养】
通过对近几年来高考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1.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
①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②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③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④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A.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自然能生发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B.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表达出来。
C.因景的变化而生出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从而使人产生或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D.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E.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2)常见的结构形式:
①静赏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地写景;使用联想、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②情索式(以情感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③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
高考命题点一 厘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高考作品结构题从其内容上看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整体考查,即从总体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组材等;二是局部考查,即题目往往不是要求总体分析,而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形成了考查作品结构的特色题型——句段结构分析题。除此之外,还有直接与综合两种考查方式。直接考,就是直接要求分析句段在结构中的作用;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理解以及表达技巧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另外,分析散文中穿插性材料作用题也会涉及作品结构,应予以关注。
题型一 厘清结构思路
结构思路即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结构体现,是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关系与安排。具体命题角度为结构思路和线索。
命题角度一 厘清结构思路题
高考对结构思路的考查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结构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情感(心理)变化。
核心素养
文章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
分 类 特 点
纵向思路 时间顺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重在反映过程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横向思路 总分式 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
对比式
纵横交错式
散文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 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 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 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 以情感或认识的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 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怎样确定是厘清结构思路题
题干
示例 (2015•湖南卷)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2015•北京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6分)
生死之间
雷抒雁
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⑤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⑦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