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730字。

  (精简版)高一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100则正文及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原文】  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②说③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          
  《论语•学而⑦1》
  【注释】  ①子曰:“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门弟子对老师孔子的尊称。“曰”,说。  ②亦:也。  ③说(yuè月):同“悦”,高兴、喜欢。以下各篇中出现的“说”字,多同此意。④乎:语气词,吗。⑤愠(yùn运):恼怒,怨恨。⑥君子:一般指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⑦《学而》:《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的各篇都是以该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个字为篇名。
  【大意】  孔子说:“为人在世,对不懂不会做的要学习,并且还要时常温习它,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朋友们听说我学习有长进,都从远方来求教,研讨学问,这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如果人家不知道我学有成效,我也没有怨气,这不是君子应有的品德吗?”
  2、孝弟为仁之本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
  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④生。孝弟也者,其为仁⑤
  之本与⑥!”                            
  《论语•学而2》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tì替):弟,同“悌”。
  “孝”是孝敬父母; “弟”是顺从兄长。  ③鲜:(xiǎn显)少。  ④道:本意是道路。《论语》中的“道”含意很广,多指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⑤仁:是人与人之间处理彼此关系的原则,包括面很宽,其本质是爱人,是做人的良心。  ⑥与:同“欤”,语气词。
  【大意】  有子说:”做人,能孝顺父母,尊从兄长,却好冒犯上司的是很少的,不轻易冒犯上司而去造反的更是没有。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自然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呀!”
  3、巧言令色
  【原文】  (一)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论语•学而3》
  (二)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②耻之,丘③亦耻之。匿④ 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治长25》
  【注释】  ①令色:令,善,美好,此为动词。使……美好。色,脸色。使脸色美好,即假装。②左丘明:鲁国史官,著《左传》。③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此自称。④匿(nì逆):隐藏。
  【大意】 (一)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样子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二)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颜悦色,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把对别人的怨恨隐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
  4、吾日三省
  【原文】  曾子①曰:“吾②日三省③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